行业资讯分类
Bsport体育保健按摩十篇

  Q 现在街头有很多不正规的按摩场所,也存在一些按摩师滥竽充数的现象。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街头按摩真的能起到疗效吗?

  答:从专业角度讲,按摩分两种:医疗按摩,由医院提供;保健按摩,由各种按摩院、宾馆、美容院等社会场所提供。医疗按摩又称伤科按摩,属于中医外治疗法,以诊治伤病为主。医疗按摩诊所须经卫生部门批准,其按摩师不仅需要医科学历,还要通过国家考试,取得行医资格。他们要精通骨伤科,能分析X光片,对病人的疾病进行诊断后,才会决定是否需要按摩治疗,并制订恰当的按摩方案。

  保健按摩则属于中医保健方法之一,以健身防病为主。目前,保健按摩的项目日益增多,如美容减肥按摩、运动按摩、器械按摩等。

  关于能否起到按摩效果的问题,应该这么说,只要不给你掰脖子,其他的按摩都是无所谓的,能起到放松效果就可以了,如果工作劳累了一天,自我调节不过来,让人给自己点一点,按一按,无可厚非。但是最好不要做剧烈的手法,因为剧烈的手法很容易出意外,有时掰脖子会把人的脖子掰歪。目前不少人在按摩方面存在误区,认为按摩力道越大越好,殊不知力道过大会造成软组织受伤,甚至引起骨折。

Bsport体育保健按摩十篇

  我们在临床上给患者做一些剧烈的手法时,必须先看病人的片子,具体看患者骨头的情况。我们必须排除患者有骨折、结核、肿瘤等疾病。临床治疗是非常小心的,一定要认真严肃的排除患者有这几个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大胆地给患者治疗。因此,我建议,没看片子的情况下,就别让人做一些剧烈的手法。理发店的按摩,应该没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他们的按摩也不是以治疗为目的的,按摩只是为了放松。

  答:从我们的目前就业观来看,盲人按摩应该提倡,因为社会需要给残疾人一些出路,让他们生活能自理。从治疗的角度上来看,盲人按摩是按摩的一个方面,效果也是不错的。

  盲人按摩有它的特点,因为盲人眼睛看不见,所以他的手非常的灵敏,按摩力度也非常好,这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说,按摩的疗效也是不错的,目前还有一些专门的盲人医院。但需要说明一点是,并不是所以盲人都可以按摩,每个盲人的水平也是不一样的,盲人也需要在科班出身的情况下,通过认真的学习、锻炼,才能把按摩手艺练好。

  另外,盲人按摩也有无法看片子的缺陷。目前,盲人按摩都是跟正常人一起工作,所以有些片子,正常人也能看,这也就避免了盲人无法看片子的缺陷。所以我们主张,最好是一个按摩大夫带几个盲人一起工作,首先让大夫看片子、化验单以及心电图等,在了解患者身体情况的基础上告诉盲人具体是什么片子,是否适合做按摩,哪些地方按摩时需要小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起到按摩治疗疾病的效果。

  答:自己给自己按,是没问题的。平时可以借助器材,应该没有什么误区。有些小病,自己活动一下就可以起到疗效,按摩治疗能起到缓解症状,消除疲劳的作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要以锻炼为主,按保健操自己练,空余时候不妨抻抻筋。但是若需要治疗疾病的话,还需要找一些专家治疗。

  如果肩周炎患者关节活动障碍仅累及一侧,那么,可以用健侧上肢对患侧进行自我按摩。患者在进行自我按摩以前,一般可先进行患侧肩关节的局部热敷。自我按摩每日进行1次,坚持1~2个月,会有较好的效果。

  用健侧的拇指或手掌自上而下按揉患侧肩关节的前部及外侧,时间为3~5分钟,在局部痛点处可以用拇指用力点按1分钟。

  用健侧手的第2~4指的指腹按揉肩关节后部的各个部位,时间在3~5分钟。按揉过程中发现有局部痛点,可以用手指点按1分钟。

  用健侧的手指揉捏患侧上肢的上臂肌肉,由下至上揉捏至肩部,时间为3~5分钟。

  还可在患肩外展时,用上述方法进行按摩。一边按摩一边进行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

  最后用手掌从肩部到上臂,自上而下地揉3~5分钟。对于肩后部按摩不到的地方,可以用拍法进行。

  用力要柔软缓和,切忌用力过猛。即动静适度,要尽量使全身肌肉、关节都得到锻炼。

  答:我们东方医院按摩科,对颈椎病、腰椎病和肩周炎等常见病与多发病的治疗上比较有特色,治疗的范围包括按摩治疗、活血化淤、促进通络和调节骨关节错位等,并且疗效比较好。

  但就内脏病的按摩来讲,医院目前开展得比较少。对有些疾病的治疗上,也很有特色,比如糖尿病。首先得肯定的是,目前糖尿病是没有任何一个方法可以治愈,而按摩治疗可以缓解许多的症状,比如浑身疲乏无力等。经过临床观察,降糖的效果还不错。应该说,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除了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外,学会一些日常按摩,也是非常重要的。

  答:大部分人都是可以接受按摩治疗的,但是由于每个学科都有它的局限性,按摩治疗也不例外,也有它的局限性。有些病人是不能进行按摩治疗的,比如恶性肿瘤、结核、骨折,这些患者局部是不能按摩的,因为按摩后反而容易出问题;皮肤损伤,妇女在例假期间,有严重的内脏病、肝肾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主要脏器有病变的患者,按摩治疗后也容易出现一些副作用;此外,关节患有一些急性炎症,有明显的红肿,局部损伤或急性挫伤的患者,最好也不要按摩,因为局部本身就在出血,按摩等于再次刺激受伤的部位,可使本来已经凝血的部位再次出血,导致损伤的程度比原来更严重。

  按摩或自我按摩在劳动之余、休憩闲暇都可以随时随地操作,并且可以大大地缓解身体不适,提高身体功能的状态,因而在我国已流传了2000多年,备受历代养生家和普通百姓的推崇。

  手法:手以拇指与四指相对,拇指置于肩井穴(肩峰与第7颈椎突下连线中点),连续进行拿法,持续15分钟。

  要领:受术者坐位,施术者以虎口对准受术者的肩井穴,双手尽力张开,增强提拿范围,避免抓拿,防止损伤皮肤。

  要领:受术者俯卧位,施术者力度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动作连贯持续,不要停留,力度不宜过重。术后10分钟,可喝菠菜汤或蜂蜜水。

  要领:受术者仰卧位,施术者手掌置于神阙穴,要紧贴穴位,但不宜重压。术前,施术者先以生姜水泡手10分钟,双手搓热后再进行施术。

  要领:受术者俯卧位,施术者双手拇指同时向内连续点按20次,力度由轻至重,不要停留,反复操作。

  手法:以一手中指摩天突穴(颈部胸骨上窝中央),然后以食指与中指指背揪天突穴。

  要领:受术者坐位,施术者先将一手中指用生姜水泡5分钟,然后施术,进行揪法时,食指与中指边蘸边揪,反复20次,以出痧为度。术后10分钟,以麦冬15克沏水,1杯为宜。

  要领:受术者坐位,施术者以双手拇指指端,垂直方向重按鱼腰穴,由轻至重,持续5分钟,坚持一天早晚各1次,注意不能间断,否则失去效果。

  手法:以双手拇指同时点按大陵穴(腕部掌侧横纹中点处)。 要领:受术者坐位,施术者双手拇指相对,垂直用力,持续点按5分钟,同时让受术者活动腕关节。

  手法:以双手五指分开,一上一下雀啄背部膀胱经(脊柱旁开1.5寸的2条线)。

  要领:受术者俯卧位,双手放松,施术者动作要快、准确,力度稍大,连续施术5分钟,注意不要啄到脊柱。术后喝1杯白开水为宜。

  要领:受术者坐位,施术者以拇指由外向内,由轻至重逐渐加压,以能耐受为度,时间以5分钟为宜。术后,以苦瓜15克煮水,1杯为宜。

  中医养生的基础就是建立在阴阳平衡的理论之上。“阴阳平衡,健康一生”,这句话说明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有一句话叫做阴平阳秘,平就是平衡,秘就是固秘。阴气平和,阳气固密,阴阳平和协调,保持相对平衡,那么生命就健康,精神就好,这叫“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要是失衡,疾病就要丛生。保健按摩在维持阴阳平衡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太极生命钟的重要启示中有一条是:我们一生当中都要保护好我们的阳气。如果没有保护好,我们就会出现阳虚。因为气为阳之始,有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之分,先天之气即肾气,后天之气为脾胃之气,为人体立命之根本,是健康的保证。如果你不保养好肾气,就会气虚,久之则损害人体的阳气,就会发生阳虚。所以阳虚可以说始于气虚,阳气虚的主要表现是气虚乏力,脉弱,阳和气两者很难截然分开。怕冷,身体发凉,有了这些症状,你可能出现阳虚了,阳虚以肾阳虚为多见。而’肾阳虚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神疲乏力,最明显的是面色发暗,没有精神,没有力气,这就叫做神疲乏力。另外,会伴有腰以下发凉。腰部是藏肾的地方,肾阳虚了,不能温煦,所以腰以下发凉。还有一个症状就是小便多,夜尿尤其多。阳虚会导致多种疾病,所以,在我们一生当中,你都要保养好你的阳气。如果你出现了上面的这些症状,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不要让气虚发展到阳虚,特别是肾阳虚了。

  1按摩命门和神阙穴:命门是督脉上的重要穴位,也是全身长寿要穴之一。督脉为诸阳之海。命门穴在第二、三腰椎脊突之间陷中处。用手将命门穴搓热,作用强腰固肾,温肾壮阳。神阙在脐正中为任脉的重要穴位,也是全身一个养生要穴。脐离肾较近,如受寒可直中伤。肾。按摩在饭前空腹时进行,女性逆时针转圈按摩,男性则顺时针按摩,作用耳聪目明,延年益寿。命门阳经要穴,神阙阴经要穴,阴阳结合同用,补肾阳虚。

  2按摩气海穴:“气海一穴暖全身”。气海穴在那里?在脐下一寸五分处(二横指),用拇指按揉三分钟,可改善阳虚性体质。任脉之气海为阴经要穴。用大拇指按摩(大拇指为阳,其他四指为阴,即单一为阳。偶数为阴),此法为阴阳调和。

  预备姿势:站立,重心位于右腿,左腿微微屈膝,左脚向侧后方伸展,脚尖踮地。

  手法:左手掌从臀部皱襞向上至髌背作推摩(按摩时,四指并拢,拇指分开)。然后再以左掌心在臀肌位用力按压,并向同方位作擦摩。按摩时四指和拇指分开成钳状,以直线、圆形和螺旋形向前推动。

  预备姿势:坐位,右腿着地侧坐在凳上,左腿屈膝,脚尖踮地,左脚踵离地4~6厘米。

  手法:先用左手小指侧缘,在大腿后侧从膝胭至皱襞作擦摩腿肌,再对该区肌群进行揉捏。揉捏时五指向上提拉肌束,作旋转扭动,手指和皮肤不可分离。

  预备姿势:坐位,左腿置于床上,膝上放置直径10~12厘米柔软褥垫,右腿下垂于地面。

  手法:对大腿前内侧部位从膝关节至髋关节,作直线和交叉式推摩。按摩时左右手拇指和食指内缘贴着大腿前内侧(左手虎口向后,右手反之),同时由膝向腿部滑移;交叉推摩改用左右手轮返交替,由下至上推移。大腿前外侧推摩手法类同。

  3.腿部按摩放松练习(不用于肌群)。(1)叩击法:手掌伸直,放松,用小指指侧轻缓叩击肌群。(2)捶击法:手掌半握拳,用拳根轻轻捶击。(3)轻拍法:手指并拢,手掌屈凹拍击腿部,单、双手交替进行。

  预备姿势:坐位,左脚置于凳上,左膝微屈,右腿着地。两手掌心放在左膝关节上,两掌紧贴靠近,两拇指位于关节内侧。

  手法:两手在左膝关节同时作圆形集中推摩,右手作顺时针绕环,左手按逆向环行。

  推摩后,膝关节伸展,两手掌垫在膝关节下,用掌心进行擦摩。再在膝关节两侧进行圆形擦摩。

  按摩起源于人的本能行为和劳动生活实践,先秦时期按摩的主流以医疗为主。隋唐时期的保健按摩形成了正规的体系。宋金元时期流传民间。明代是按摩重新振兴与再度沉沦的重要时期。清代的保健按摩已成风气。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医和保健按摩行业,特别改革开放以来,盲人按摩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按摩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的肌表,以调整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病和保健的作用。从中医角度来看,古今的医学观点各有不同的表述。

  1、按摩能改善血液循环。接受按摩的部位组织受到手法的物理刺激后,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改变了血液循环。所以,按摩后自感发热、皮肤变红润和体温增高。

  2、按摩能消除肿胀。损伤处常有小血管痉挛、血栓梗阻等,由此导致局部的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使过多的血液和组织液积存于该处而造成肿胀。按摩使局部血管扩张、侧枝循环增加、血流加快,把局部过多的体液带走,从而消除了肿胀。这有点像城市某道路阻塞,经管理人员疏通后恢复了畅通无阻的情况。

  3、按摩可以止痛。疼痛的原因是神经末梢受到了以下因素刺激:局部肿胀压迫神经末梢的压力感受器;组织损伤时释放出一些致痛物质,刺激了神经末梢的化学感应器;局部血液循环受阻,代谢中的酸性物质积累,也刺激局部的化学感应器。总之,以上因素都可以通过按摩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而消除。感冒时病毒和细菌的毒素引起全身不适经按摩和饮水后出汗、排尿,症状随之消失,道理也类似。

  4、按摩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按摩后血中的红、白血球增加,白血球中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血清中抗体增加,明显的提高了机体的免疫能力。

  5、按摩能促进组织修复。无论是急性损伤还是慢性劳损,不同程度地组织破坏都是常见的,组织的修复也是按摩的目的之一。由于按摩后局部供血充足了,组织得到了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又排除了影响组织愈合的代谢产物,为组织修复创造了良好条件。

  1、按摩能平衡阴阳。调理脏腑,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寒重则热,热重则寒。如热伤阴,阴虚则生内热。阴阳失衡则引起脏腑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按摩手法的不同对大脑和其他脏腑可产生抑制和兴奋的不同反应,因此可调整脏腑的阴阳,使之平衡。

  2、按摩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它内属脏腑,外络于肢节,将人体的各部有机地联系起来。经络不通,则发生疾病,称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按摩可使经络疏通,气血调和,从而疾病消除。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人的生命活动是气血运动的结果。按摩能促进脾的运动功能,有利于人体气血得生成。按摩增强了气血的运行,故使气血充盈调达。

  3、按摩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跌打损伤常有局部肿胀,这是损伤之处离经之血瘀积于体表所致;或因骨缝开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痛。按摩伤处,筋骨复旧,瘀血消散,肿胀减轻,疼痛随之缓解。

  4、按摩能解除粘连、滑利关节。筋出槽,骨错缝,日久失治,使瘀血、积液不能消散,瘀久发生粘连,从而使关节不利。按摩时用推按、屈伸和弹拨等手法,可疏理筋骨,解除粘连,滑利关节,有利于受损部位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

  5、按摩能温经祛寒,除湿散风。《素问异法方宜论》曰:“中央者,其地平以湿,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F,”可见按摩除湿寒症古人早有经验。又曰“寒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

  总之,按摩有平衡阴阳,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解除粘连,滑利关节,温经祛寒,除湿散风和扶正祛邪的作用。

  按摩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以其神奇的功能而引起人们的重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Bsport体育,保健按摩术必将为人类保健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耳穴,本质上是全身各部位的器官、组织分布在耳廓上的信息点。我们的耳朵,不仅是听觉器官,而且汇聚着人体全身各器官、组织的信息。人体各部位在耳廓都有特定的信息区(点),这些信息点与相关部位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相互影响,按传统习惯的说法称这种信息区(点)为“穴位”。

  据现有资料研究证实,在医学上最早使用耳穴疗法的是中国古人。两千多年前,我国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耳穴诊治疾病的理论和具体方法等记述。耳穴疗法在古代属针灸疗法的一个分支,称“小针”或“耳底神针”。在《内经》中就有听宫、耳中、多所闻、窗笼等耳穴名称。以后古医书中又有阳维、珠顶、耳垂、耳廓后、郁中等耳穴及功能的记载。

  耳廓信息点上既有人体相关部位的生理信息,也有人体相关部位的病理信息。生理信息在耳廓信息点反映特征不明显,也不容易检测;病理信息在耳廓信息点反映的特征较明显,容易检测。例如,十二指肠发病,在耳廓十二指肠的信息点(耳穴)就会出现多种病理反应,主要是压痛敏感,有的还会出现皮肤颜色、形态的改变。合理刺激这些信息点(耳穴),通过信息传递,可以调动、激发人体抗病力潜能,祛病健身,这就是“耳穴疗法”,它属于“全息疗法”范围。

  1 耳穴的灵敏度高整体部位的生理、病理信息,在局部的反映有显有潜,耳廓反映身体内部信息的显性率最高,穴位也最多。

  2 耳穴的反应敏感各系列穴位(手穴、足穴、经络穴等)在体表的分布有浅有深,浅的就在皮肤层内,深的穴位在皮下二寸多。耳穴都分布在耳廓皮肤的浅表层,对刺激反应很敏感。

  〖方法〗以双手食指插入外耳道口,指腹向前、向下、向后、向上,做接近360度环形旋转摩擦外耳道口15至20次。

  黄蜂入洞法所刺激的穴道包括耳屏内侧面的咽喉穴、内鼻穴,屏间切迹的三焦穴、内分泌穴和气管穴、以及外耳道口后上方的口穴,本法的 实施,形如黄蜂钻入洞穴而得名。

  〖功效〗本法透过对上述穴道的刺激,能产生防治口腔、鼻、气管、咽喉疾病的功用,还具有调节五脏六腑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应用心得〗黄蜂入洞法以大幅度环形按摩外耳道口,可有效刺激耳屏内侧面,补充二龙戏珠法的不足,同时亦能均衡按摩“口穴”、“气管穴”、“三焦穴”和“内分泌穴”。因此,正确而有效的按摩,关键在于食指在耳孔内旋转摩擦时,腕关节、肘关节和肩关节也需随之旋转协助。

  同时,耳屏内侧稍深入的部位,有专治三叉神经痛的特效穴“耳颞神经点”分布。三叉神经顾名思义有三个叉(眼支、上颌支、下颌支),而“耳颞神经点”为三叉神经下颌支的分支,刺激该处敏感点,对抑制三叉神经痛效果卓越。

  〖具体操作〗食指指端伸至耳屏内侧深处,用指甲探压到最酸痛的敏感点后,用力施压直至痛除。因本病疼痛发作常无预兆,多骤然发生闪电样、火烧样或刀割样疼痛,时间虽短(仅1至3分钟),却痛苦难忍,学会正确指压耳穴的止痛方法,十分必要。

  〖方法〗两手握空拳,以拇指指腹与食指第一指关节侧面相对,捏住对耳屏,然后顺着对耳轮的部位由下向上逐渐按摩,到达耳轮体顶部后,顺势下滑回到原处,来回按摩15至20次。

  〖功效〗本法主要作用部位为头、脑、颈、胸、腰及相应的椎体和下肢的穴道,施行此法,具有健脑益智、强筋骨、利关节、健骨髓之功,对神经衰弱、头晕头痛、颈椎病、五十肩、腰酸背痛症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应用心得〗现代人大多用脑过度,精神紧张,缺乏运动,筋骨虚弱。久而久之则使人阴阳失调,阴虚阳亢,上实下虚,出现头重脚轻,头昏脑胀,头痛频繁发作,颈肩部肌肉僵硬疼痛;腰膝则酸软无力,不耐行走;男子精力不足,女子月经失调。因此,改变阴阳虚实的失调,便成为防治本病的重要一环。

  而耳廓的对耳屏代表人体头部、脑部,对耳轮代表脊椎和躯干,读者可根据自己耳廓大小和手指粗细,从下而上以三至五步逐级按摩该部分,如同登山之状。与此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在足底心“涌泉穴”,并以缓慢呼吸配合,可放松脑内压力,舒缓上背部肌肉紧张度,久练可使腰膝经络通畅,达到下实上虚,有利养生保健。

  糖尿病是指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以及继发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疾病。初起者可无症状,随后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身体消瘦(称:“三多一少”)或尿有甜味等症状;晚期并发酮症酸中毒、微血管病变、感染、各种神经损害以及广泛的支脉粥样硬化等。

  中医学称本病为“消渴”,通常把以多饮症状突出的称为上消,主要表现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尖红、苔薄黄、脉洪数;把多食症状突出的称为中消,主要表现为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口渴欲饮、大便秘结、舌苔黄燥、脉滑数;把多尿症状突出的称为下消,主要表现为尿频量多、混浊如膏脂或尿有甜味、腰膝酸软、头晕乏力、口干舌红、脉细数。

  糖尿病患者通过自我按摩,能收到较好的保健和治疗效果。这是因为:一是按摩能减轻和消除心理疲劳。按摩可以调 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大脑的血液供应,从而缓解精神疲劳。二是按摩能收到消除肌肉疲劳效果。按摩可以促进肌肉纤维的收缩和伸展运动,增强肌肉的弹性,还能促进体内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从而改善肌肉的营养状况,使肌肉疲劳减轻或消除。三是按摩能改善血液循环。按摩可使被按摩部位毛细血管扩张,从而改变被按摩部位的血液循环,且能反射性地调节全身的血液循环。四是按摩能够调整内脏功能紊乱。按摩对内脏具有的调节作用,能够促进胰岛功能,使血糖降低,尿糖转为阴性,控制各种并发症。五是按摩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按摩可以促进淋巴的形成,加速人体淋巴的流动,使人体内的白细胞总数增加,白细胞分类中的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强,从而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免疫功能,达到防病治疾的目的。因此按摩对糖尿病患者的保健与治疗有较理想的效果。

  糖尿病的按摩方法包括经络穴位按摩、耳穴按摩、足部按摩和手部按摩等。现将其法介绍如下,仅供使用时参考。

  3.中脘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上四寸处,当胸骨体下缘与脐中连线.气海穴:在腹正中线.关元穴:在腹正中线.肺俞穴:在第三胸骨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图6)。

  13.内关穴:在掌横纹上2寸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凹陷中(图13)。

  1.中指揉膻中穴:将一手其余四指内屈,中指伸直,以中指指肚为力点按于膻中穴上,顺时针旋转50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50圈(图18)。每天揉1-3次。

  2.掌摩神阙穴:将一手自然伸开成掌,以掌心为力点,按于神阙穴上,顺时针旋转揉摩50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揉摩50圈(图19)。每天揉摩1-3次。

  3.食中指按揉中脘穴:将一手的无名指、小指和拇指里屈,中指与食指并拢伸直,以食、拇两指指肚为力点,按于中脘穴上,顺时针旋转按揉50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揉50圈(图20)。每天按揉 1-3次。

  4.食中指按揉气海穴:将一手的无名指、小指和拇指里屈,中指与食指并拢伸直,以食、拇两指指肚为力点,按于气海穴上,顺时针旋转按揉50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揉50圈(图21)。每天按揉 1-3次。

  5.食中指按揉关元穴:将一手的无名指、小指和拇指里屈,中指与食指并拢伸直,以食、拇两指指肚为力点,按于关元穴上,顺时针旋转按揉50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揉50圈(图22)。每天按揉 1-3次。

  6.食中指按揉肺俞穴:将一手的无名指、小指和拇指里屈,中指与食指并拢伸直,屈臂上抬从肩上方向后置于背后,以食、拇两指指肚为力点,按于肺俞穴上,顺时针旋转按揉50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揉50圈(图23),一侧穴位做过,再换另一侧穴位,方法相同。每天按揉 1-3次。

  要点:手臂尽力上抬后屈,穴位要找准,揉摩手法要柔和,力度要适中,速度要均匀。

  7.双手拇指按揉胰俞穴:两手臂从腰两侧,向后上屈背于两肋背后方,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屈卷里握,拇指伸直,以拇指肚为力点,按于胰俞穴上,顺时针旋转按揉50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揉50圈(图24)。每天按揉 1-3次。

  要点:手臂尽力向后上屈,穴位要找准,揉摩手法要柔和,力度要适中,速度要均匀。

  8.双手拇指按揉肝俞穴:两手臂从腰两侧,向后上屈背于两肋背后方,两手掌伸叉开,叉于身体两后肋背上,虎口向上,两拇指以指肚为力点,按于两侧肝俞穴上,顺时针旋转按揉50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揉50圈(图25)。每天按揉 1-3次。

  要点:手臂尽力向后上屈,穴位要找准,揉摩手法要柔和,力度要适中,速度要均匀。

  9.双手拇指按揉脾俞穴:两手臂从腰两侧,向后上屈背于两肋背后方,两手掌伸叉开,叉于身体两后肋背上,虎口向上,两拇指以指肚为力点,按于两侧脾俞穴上,顺时针旋转按揉50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揉50圈(图26)。每天按揉 1-3次。

  要点:手臂尽力向后上屈,穴位要找准,揉摩手法要柔和,力度要适中,速度要均匀。

  10.双手拇指按揉胃俞穴:两手臂从腰两侧,向后上屈背于两肋背后方,两手掌伸叉开,叉于身体两后肋背上,虎口向上,两拇指以指肚为力点,按于两侧胃俞穴上,顺时针旋转按揉50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揉50圈(图27)。每天按揉 1-3次。

  要点:手臂尽力向后上屈,穴位要找准,揉摩手法要柔和,力度要适中,速度要均匀。

  11.双手拇指按揉肾俞穴:两手臂从腰两侧,向后上屈背于两腰后方,两手掌伸叉开,叉于身体两后肋背上,虎口向上,两拇指以指肚为力点,按于两侧肾俞穴上,顺时针旋转按揉50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揉50圈(图28)。每天按揉 1-3次。

  要点:手臂尽力向后上屈,穴位要找准,揉摩手法要柔和,力度要适中,速度要均匀。

  12.拇指按揉命门穴:一手臂从腰一侧,向后上屈背于腰后方,手掌伸叉开,叉于身体后腰上,虎口向上,以拇指指肚为力点,按于命门穴上,顺时针旋转按揉50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揉50圈(图29)。每天按揉 1-3次。

  要点:手臂尽力向后上屈,穴位要找准,揉摩手法要柔和,力度要适中,速度要均匀。

  13.拇指按揉内关穴:一手手掌张开,反手从下将另一手腕背面托抓住,手心向上,虎口向另一手方,拇指按在内关穴上,以拇指肚为力点,顺时针旋转按揉50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揉50圈(图30),一侧手臂穴位做过,再换另一侧手臂穴位,方法相同。每天按揉 1-3次。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合并症,严重者合并感染并引发肢端坏疽。从1998年开始,本院在治疗并发糖尿病足的糖尿病患者时,在中西药口服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浴足疗法来治疗糖尿病足,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通过近7年在中药浴足疗法方面的实践摸索及方法改进,中药浴足由最先的静态浸泡、熏洗直到最后使用市售的保健按摩足盆,最终获得最佳效果。现将此足浴方法介绍如下。

  1.2 方法 对未出现溃疡及坏疽者采用Ⅰ号浴足方;对已出现溃疡及坏疽者则采用Ⅱ号浴足方,将对应处方量的中药加适量的水煎煮2次,头煎30min,第二煎20min,合并2次煎液共约3000ml,加入保健按摩足盆内。浴足前用温度计测定药液温度,对未出现溃疡及坏疽者,药液温度保持在37~40℃;对已出现溃疡及坏疽者,药液温度则要求在30~35℃。接通电源,打开按摩足盆的自动保温开关及振动按摩开关,再将双足浸入药液中,药液要浸至足踝,浸泡按摩30min,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

  中药浴足原理Ⅰ号方具有温阳通脉、活血化瘀的功效;Ⅱ号方具有清热利湿、消炎止痛的功效。保健按摩足盆底部有循穴位而设置的乳突,通过震动按摩足底穴位,调和五脏六腑,同时自动保温装置可保持药液的温度,通过按摩足盆的震动使温热的药液不停冲击足部皮肤,另一方面药液的温热作用可以扩张皮肤血管,促进肌表组织的血液循环及皮肤的吸收,在上述共同作用下促进足部皮肤更好地吸收药物,从而促进糖尿病足的愈合。

  【摘要】 目的 探讨抚触和中医按摩对婴儿呼吸系统的保健作用。方法 通过对8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抚触和中医按摩,并随机选择条件相当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观察婴儿呼吸道感染的次数。结果 抚触和中医按摩组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及治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抚触和中医按摩能促进婴儿呼吸系统的发育,增强抵抗力,且方法简便易学,经济实惠,值得推广。

  按照单纯随机抽样兼顾自愿的原则,选择200601~200901在本院住院正常分娩的足月顺产、出生时体质量≥2 500 g、无产时窒息的新生儿1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婴儿的体质量、身高、头围、性别、喂养方式、父母年龄、文化水平、职业及喂养人的文化水平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婴儿抚触具体方法参照文献国际标准通用手法和步骤[1],抚触时间为新生儿出生24 h后,喂奶1 h后,安静无哭闹时进行。按正规国际抚触标准进行(即全身按摩法)由头部、胸部、腹部、背部、四肢和手足的顺序进行抚触。每1个部位抚触4~6次,手法要轻柔,但要有一定力度,先轻后重。环境选择温暖、安静的房间,室温26 ℃左右。中医按摩技术是在婴儿抚触资料的基础上增加了穴位按摩,面部及头部的穴位有:百会、天庭、攒竹、太阳、迎香;胸腹部穴位:天枢、檀中、肚角、神阙、丹田;Bsport体育下肢及足:足三里、委中、涌泉穴;背部有肺俞穴、肝俞穴、长强穴;手部有小肠经、大肠经、脾经、肾经及肝经等。观察组生后即开始中医小儿按摩、抚触,每日2次,每次抚触10 min,按摩5 min,6个月后每次抚触10 min,按摩10 min,对照组不做抚触和按摩。

  专业人员对观察组婴儿的父母进行抚触、中医小儿按摩的培训,并发放相关的指导手册,使其掌握方法,正规操作,并每月进行家访1次,督促及询问完成情况,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对照组亦每月进行家访1次。两组均记录呼吸道感染次数及治愈时间。诊断指标按儿科学诊断标准[1]。

  见Bsport体育表1。表1 婴儿抚触和中医按摩(观察组)呼吸道感染次数与治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略)注: 观察组呼吸道感染次数较对照组感染次数少,且病程短,病情恢复快,t=3.26,P

  婴儿抚触是通过对婴儿皮肤各部位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按摩,让大量温和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效应。对婴儿生长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抚触不仅能使体质量增加,还能促进婴儿的情商发育[2]。抚触可促进β内啡肽,5羟色胺、肾上腺素、血清素等的分泌,减低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应答[3],增强婴儿抵抗力,减少发病次数,在抚触的基础上增加穴位的轻揉按摩,能调节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验证明无论是患上呼吸道感染还是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均较对照组少,且病程短,病情恢复快。

  抚触是一种简便且行之有效的实用技术,这一全新的概念越来越受到专业人士及家长的认可,值得推广。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4318.

Copyright © 2018-2023 bsport体育(中国)app下载 版权所有  xml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渝ICP备18016384号-4